[110期][即時] 另類媒介表現佳 王:政府該汗顏
另類媒介表現佳 王:政府該汗顏
-------------------------------
【臺大學生報社記者郭建志報導】
公民的網路動員
「十個宅男八月九號凌晨半夜不睡覺,開始製作這個網站。他們是來自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的成員。…」(註一)這是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建立的故事,一個由公民們自主發起所建立的災情網路中心,在政府面對風災反應過來「之前與之時」發揮極大的作用。王副教授指出,這就是臺灣公民意識的展現,但絕不是臺灣公民意識的萌芽;更早以前,許多臺灣的公民便參與許多社會議題的討論與行動,諸如:寶藏巖社區、樂生療養院的拆遷過程,或是許多環保議題,都有公民行動的蹤影,只是主流媒體長期忽略這一群人,忽略臺灣公民意識已經崛起的事實。
表現差強人意的新聞臺
但是反觀影響力強大的電視新聞臺,卻有部分媒體被外界指責,開了call-in節目,接受災民的災情通報與請求支援訊息,卻未轉告政府有關單位,被質疑目的僅為衝高收視率,賺取廣告時段費,「消費災民」!對於此一現象,王副教授認為,這些電視臺記者僅認知到自己是記者,卻未意識到自己也是作為這個社會公民的一份子,電視臺同時未善盡媒體的社會責任,發揮應有的「社會守望」功能,難怪會被外界批評「消費災民」。
火星人不致再進攻地球(註二)
另類媒介在風災中的物資、人力、訊息的高效率溝通,也同時造成謠言、錯誤消息等亂象產生,在未來是否會由於這樣的謠言散佈,造成民眾大規模恐慌,重演1938年的火星人進攻記?答案是「不可能!」王副教授指出,由於1938年當時的主流媒體是廣播,在民眾心中可信度相當高,而特性在於收聽的直線特性,也就是廣播出去的資訊無法回頭再聽,後來才加入收聽的民眾,很可能「漏聽」節目主持人在節目開頭表示此節目是虛構的警告,因而造成恐慌。
然而現在媒介相較當時更為多元化,網路可隨時供人上網查詢資料,臺灣也有24小時全天候的電視新聞臺,就算漏聽一段重要的電視新聞,只要轉到其他電台,也能將漏聽漏看的資訊補上。
在這場浩劫中,我們見到另類媒體的出色表現,也看到傳統媒體的疏失以及公部門在處理災難資訊的慢半拍,仍有許多亟待改進的空間。
(註二)「火星人進攻記」參考《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第四章,翁秀琪著,臺北市:三民,2007。
●看完這篇報導,或許你想參考:
火星人進攻記故事內容,“ET”成流行文化 外星人:走進文學走近你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6/26/content_3140282.htm
-------------------------------
-------------------------------
【臺大學生報‧堅持新聞的好味道】
臺大學生報社 版權所有© 2009 NTU Student Newspaper 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