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人文大樓?校方學生意見各不同
興建人文大樓?校方學生意見各不同
記者:陳昱儒、黃彥禎、劉威麟/報導
臺灣大學的人文大樓興建計劃已經歷時八年之久,外文系特聘教授張小虹再今年以「五億四拍賣臺大校門口」為標題的專欄,讓校內學生對於人文大樓是否興建的議題在沉寂一段時間後又再度熱烈討論。臺大文學院學生在學習的路上比起其他學院的學生又更辛苦了一些,不僅哲學系和人類系被分配至水源校區,甚至許多文學院研究生都被迫在狹小的地下室空間進行研究,文學院學生對於人文大樓的需求已日益增長及迫切。
本報訪問了許多文學院及關心校內議題的同學,多數文院學生對於教授連署行為持有反對意見。日文系三年級的黃同學提到,他不認為教授個人或者少數人的審美觀會比文院全體師生的權利重要,並且希望人文大樓可以盡快動工;人類系三年級林同學也認為,不明白為什麼在多次修改建築規劃後仍有教授持續反對,人文大樓是文院學生應享有的受教權之一,校方應積極發言維護人文大樓興建;歷史三陳同學則認為,校方應該讓更多人知道人文大樓的議題,並且持續與持有反對意見的教授群溝通。除了贊成人文大樓興建的聲浪之外,也有部份文院學生持有多元看法,外文系三年級朱同學表示,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立場,教授可以連署反對,學生也可以連署贊成,但最基本且重要的是提供學生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
來自電資學院資工系四年級的高同學則提到,既然已經是審過的案子,而文學院學生也已有聲明,建築設計也經過共識修改,就不應再以模糊且攸關個體差異之美感作為阻擋人文大樓興建的理由,在這其中所耗費的時間及溝通成本是非常沒有效率的行為。
校方對於人文大樓的興建過程也有發表對外的正式聲明,人文大樓起初是由許多校友捐款給文學院,作為興建一棟建築提供給文學院教職員及學生使用,經歷四十多次大小的會議、設計圖的修改後,在校務發展委員會的決議上提出設計圖,將人文大樓的平均高度設計為二十公尺以下的建築物。
對於此次人文大樓興建議題,臺大校內師生意見相岐,但也同時看見臺大學生對於學習權力的關注與積極發聲,期待校內同學對於公共空間及事物的討論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為臺灣大學共創更美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相信在建築師多次修改設計圖之後,能使人文大樓完工後的視野不失美感,更能提供所有文學院的學生一個寬敞且安全的空間,讓所有學生都能非常有尊嚴的獲取知識,並追求更進步的人文精神。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