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 Worldwide】Eassy教會我做學問的態度
Sarah@Manchester
2015/12/16
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2015/12/14的這一周是最後的課程周,緊接著將是一個月的聖誕新年假期,而從一月中到一月底則是期末考期間。在這裡生活已滿三個月,這一學期的英國大學生體驗,確實給了我不少碰撞與成長。這一篇,想跟大家分享一點台灣與英國不太一樣的作業型態。
這學期我共修習四門課,Assessment的型式包羅萬象,包含Essay、Presentation、Group Assignment、Online discussion...。來談談大家可能常聽到,卻不多人真正寫過的"essay"。在我的「Business and academic skills」這門課,期中作業就是一篇1500字的essay,題目是"Do men make better managers than women?"。要寫出一篇這裏所認可的essay,除了明確的Introduction、Main Body、Conclusion架構,每個argument都要有evidence(靠援引文獻來證明),每個段落要互相連貫、邏輯分明。
引用文獻前必須先學會搜尋跟分辨有用且可信的文獻(像維基百科就被視為不可信的資料來源),之後也要投注不少心力學習reference & citation的格式(曼大使用Harvard Style,此外也有Cambridge Style, Chicago Style等等)。引用文獻時在文中要有citing,文末要有reference list,而且引用的內容還必須經過自己消化後重新改寫,因為曼大也使用Turnitin系統,可以檢測出你的essay有多少百分比是「抄來的」。Reference這件事其實也不只用在essay中,我在曼大的其他作業(小至在課程討論版上,大至製作報告簡報)也一律需要。
談及「台灣的大學生作業很少被要求附註資料來源,遑論引用文獻的格式」,我的英國室友們紛紛顯露出驚訝的表情。也是在那一刻我忽然發覺,是啊,或許我一直把「學術」以及「闡述意見」想得太簡單了。在大學裡,有多少台灣的商學課程會需要我們用1500字的嚴謹架構來闡述自己的看法,要我們自己尋找並消化幾十份論文文獻的相關內容,並且每個推論都要援引證據證明?
我也同時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台灣的學業評分機制主要都是透過「考試」,而這裡則更偏重「強調思考過程的作業」,究竟哪一個好呢?我的看法是,考試跟essay會讓我們學到截然不同的東西。透過考試,我們才會把教科書認真啃過一遍,了解課本上的定理與模型;透過essay,我們則是會大量閱讀與該主題相關的文獻,並在吸收、消化、反覆推敲後創造出自己的觀點。我問我的英國室友,比較願意接受考試還是寫essay?(正在讀文章的你又是怎麼想的呢:D?)他選擇essay,理由是「你能夠確保你交出去的是你已經滿意的東西」,不像考試有緊迫的時間限制並且隨時可能失常。然而我也想到,「考試」通常有標準答案(不包括開放式題目),但essay沒有標準答案;換言之,封閉性的考題依對錯有客觀的評分標準,但是essay卻是依循審閱老師主觀的評分標準(當然不否認高下易分,但是打上百分制的分數卻沒有一定的準則可以遵循)。或許,台灣的等第制(A+,A,A-...)確實是開放式答題更好的評分機制。
這份1500字的Essay對我而言是個大魔王,我投注了超過四十個小時來完成它,而我的英國朋友則花不到十個小時。然而,縱使投注了許多努力,引用了二十幾篇論文,我得到的回饋仍是「推論不夠深入、段落的關聯性不夠強、表達不夠明確、應該再讀更多文獻來加深加廣」。而回首時我真的很慶幸曾經用力走過這一遭,然後知道自己還有那麼多不足,也真正開始學習另一種面對議題、做學問的態度。
◣◥交換生作者◣◥
國企四 林軒如
交換國家:台灣→英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