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152】警察打人、司法不彰 港生:「太誇張」

警察打人、司法不彰  港生:「太誇張」

記者/朱祉樂 報導
  近期臺灣社會的公民運動風起雲湧,自從三月中佔領立法院後,愈來愈多人關注社會議題,同時也觸發起更多的社會抗爭和公民覺醒。這股浪潮除了讓島內的每一個人藉以重新思索國家的未來外,也讓臺灣再次吸引世界注視的目光。本報特別訪問來自香港的政治系三年級交換生玲玲同學,她在經歷這場運動後,她的觀察是甚麼?這次運動又怎樣喚起了她對臺灣以及自己家鄉的反思?
  來臺交換半個學期的吳同學表示,她本身在香港並沒有參與過任何的社會運動。但這次來臺適逢遇到太陽花學運,她自己也有親身到立法院觀察抗爭的過程。她雖然沒有進入立法院裡面,但也有趁機和現場的參與者聊天,了解他們的看法以及對政府施政的各種意見。後來因為看到網路上流傳在台留學生如果參加學運有可能被遣返的訊息,吳同學便沒有再到現場參與,但仍然在網路上收集各方面的訊息以及各種觀點。她特別提到,學生佔領行政院當天她和同學整晚沒有睡在看電視直播。
  對於來臺交換前對臺灣的印象如何?吳同學表示她之前認為臺灣有很好的民主系統,所以對臺灣有不錯的印象。但經歷這次學運後,她感到政府的力量依然很大、民主體制並未完善、司法體系有待改革。她看到的是,在人民並未真正了解一些法令的時候,政府不但未能說服人民支持它,反而以一種高高在尚的態度對待人民的質疑,司法和警察在也成為了權力的工具。這種實質的觀察跟她來臺灣之前的印象之間落差很大。
  那麼香港人一般是怎樣看待臺灣這一連串的公民運動呢?吳同學表示,據她觀察,香港人在網路上大多數只轉貼關於警察打人的新聞消息,而關於整個公民運動的發展和行動的訊息則比較少見。她認為她的香港朋友比較著重於警察濫權這一方面。
  分析臺灣和香港為甚麼在社會運動上有這麼大的差別?吳同學認為香港的民主化過程很大程度上是英國人帶來和授予的,香港本土並未曾發生過重大的抗爭運動,尚未經歷過公民覺醒的階段。相反,臺灣有一段悠久的抗爭奮鬥史,這種區別使她認為臺灣人與自己所處的土地的關係更為密切。臺灣有一群很愛自己土地的人,願意為較深層的精神價值而奮鬥。相反,她所接觸到的香港大學生都比較緊慎,他們會認會香港已經有相當大的言論自由和獨立的司法體制,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官商勾結,但香港大學生普遍看不到民主普選會帶來哪一種實質上的好處和改變。相對現實的香港同學更多是關注未來找不找到工作,買不買得起房子,在政治上趨於冷感。

  最後,對於臺灣公民運動未來的發展,吳同學希望臺灣同學能多方面了解各種不同的意見,忠於自己,「做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做的事」。

                                                                             更多新聞請上 FB搜尋"臺大學生報"
聯絡信箱ntusnews@gmail.com
    -------------------------------------------------------------------------


【臺大學生報堅持新聞的好味道】


臺大學生報社 版權所有
臺大學生報社.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