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 Worldwide】在倫敦和莎士比亞一起生活的日子

Jaina@ London


Mind you,這不是指我坐著Doctor Who裡面的時光機TARDIS回到十五世紀的倫敦和莎士比亞先聲喝下午茶──雖然這應該會是個很棒的經驗──不過我倒是在倫敦看過一間叫Shakespeare’s Head的酒吧,不,他的頭沒有在裡面謝謝。)



說到莎士比亞這大概是和整個英國文化勾結最深的事物,除非你是個足球迷或喜歡幻想戴著高禮帽的英倫紳士,莎士比亞在文化意義和代表性上都是英國和倫敦的一大特色和英國人的驕傲。在這裡我得先澄清,不,英國人不會每三句話就引用一句莎翁的台詞或名言,但他們對於莎翁的興趣倒是不假。初到倫敦我被朋友帶去位於倫敦南岸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欣賞演出,在大太陽下站在木製舞台前,如同數百年前的觀眾一樣感受戲劇的熱情和魅力。




在今天莎士比亞被視為高文化的象徵,然而對於當年的倫敦人而言,這不過就是凡常的娛樂表演罷了。在倫敦的日子裡我和莎翁不時常在劇場相遇,或者你也可說這是我的一廂情願所致,一齣《理查二世》可以看了環球劇場的傳統表演後又跑去David Tennant的演出或小劇場內英國下議院現代化的製作版本。對於莎翁的文字和戲劇的吸引不曾減退過,雖然走在街上或穿梭於西區劇院時,我常思考著莎士比亞之於英國,乃至於倫敦,除了在2012年的奧運會上以英國文化桂冠之姿出場,他還能有什麼是和倫敦人的生活交集的?


2016年是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隨著政府文化機關高規格舉辦相關慶祝活動,在四月那個莎翁400的周末午後,泰伍士河南岸舉辦了一場名為The Shakespeare Walk的活動。延著河岸邊架起了三十六個小螢幕播放著不同版本和演出製作的莎翁劇作,從人人皆熟悉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到澎湃充滿英國國族情緒的亨利五世再到被視為莎翁不那麼知名作品的柯里奧尼斯。抱著在風和日麗四月天享受悠閒午後的心情我搭地鐵來到西敏寺再穿過西敏橋,延著地圖找著第一齣《維洛那兩紳士》播放的位置,就這麼看見一群倫敦人目不轉睛的盯著那小小的螢幕。

或坐或站,或倚著腳踏車或揹著公事包,一群互不相識的倫敦人就這樣在午後被莎翁的戲劇吸引,甘願擠在人群中,有時在河畔,有時在橋下,有時在公園內的角落裡。他們放下手邊的事物,時間和對話彷彿也暫停,只剩下螢幕上《亨利四世》裡令人痛恨又憐惜的Sir John Falstaff在一個現代倫敦酒吧內和他的狐群狗黨消磨時光。隨著著名劇作如《哈姆雷特》和《皆大歡喜》的螢幕逐漸逼近,人群越來越密集,螢幕前滿是專注的倫敦人試圖在吵雜的觀光客笑鬧聲中聆聽那著名的獨白,to be or not to be,他們或許都有地方要去,卻又彷彿時間凍結又倒轉,人們沉浸於來字數百年前的文字的力量,words words words,足以消磨一個午後的霎那,卻又是永恆的存在。

當每場戲的短片結束,人們逐漸散去,有的移步前往下一個螢幕,有的看著手表忙著去找地鐵、或騎上單車離去、或跑進路旁的TESCO,魔力褪去,生活的步伐追上了時間,然而在這樣一個下午,我卻感受到了倫敦人和莎士比亞生活的那點默契和知心的微笑。




◣◥交換生作者◣◥
歷史三 劉真伶
交換國家:台灣→英國
交換時間:一年



臺大學生報社.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