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不好,怎麼辦?
報導 / 呂致潔、盧養宣
三月二十至二十四日為申請進階英語免修的時間,若是未於畢業前申請免修或完成修習進階英語,將無法領取畢業證書。因此,有關畢業門檻與學生英文能力的問題再次浮上檯面,本報特地專訪到大一英文召集人、外文系副教授李欣穎,以及英語教學專家、曾任外文系的周樹華教授,來為我們說明學校英文能力制度上的立意,並對學生如何學習英文提供建議。
門檻都只是把關
踏出大考英文科考場後,如何維持甚至增進自己的英文能力,一直都是每個大學生最關注的問題。因此目前大學普遍都會將英文列為大一新生的共同必修,並設置畢業門檻確保學生在四年後保持一定的英文水準。
關於大一英文的課程立意,李欣穎老師表示,上大學後,不論是哪一個系所的學生,都有機會以原文書上課、進行口頭報告、甚至撰寫研究論文。因此期望透過課程設計及每位老師不同的專長,不僅讓學生能繼續保持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能接觸學術英文,甚至培養人文素養。但此理想會遇到的其中一個問題便是,學生在大一階段通常不會意識到上述能力對自己的重要性,以致於學習動機不足,進而對於大一英文的必要存有懷疑。
另一個問題則是,學生在一年之後很難感受自己的進步,便會質疑老師在課堂上的訓練。事實上,相較於其他第二外語,學生已學習英文較久的時間,在累積實力的過程中成效自然會比還在初階學習的第二外語難以顯現,但那些日積月累的習得的能力一定會對未來有不少幫助。
設置畢業門檻到底對學生英文能力有沒有幫助或影響,也是一直以來爭辯的問題。根據外文系紀錄,105學年度臺大學生新生入學時學測平均13.93級分、指考平均82.11分、104學年度畢業生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通過率為88%,由此可以看出臺大學生在入學前英文程度已是水準之上,而過了四年也還維持相當不錯的能力,學校所設定的英文畢業門檻基本上並不困難。
然而,即使達成制度上的標準,學生仍普遍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沒有信心,對此李欣穎老師表示,無論是大一英文或畢業門檻都只是對英文能力最基本的把關,對於欲提升英文程度的學生,找到學習英文的目標再來學英文;周樹華老師則認為了解什麼是「英文好」,或許才是首要之務。
找到學習英文的目標
即使有關英文的學習方法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很多人仍然無法實際投身。此時,若是設定專屬自己的目標,不論是要出國交換,而考相關英文檢定證照;或是為了未來就業需求,找到目標後「學英文就是隨時隨地。」李欣穎老師表示,很多人想把英文學好,但生活中只要有中文,就會自動過濾掉英文。舉例來說,當維基百科同樣有英文、中文兩個版本時,應該要試著瀏覽英文版,除了增加接觸語言的機會,英文版較豐富的資料量同時也增加了知識量。
英文好 = 跟外國人談得來?
周樹華老師則認為,許多同學覺得能夠跟外國人流利談話或是能完全看懂脫口秀就是英文好,卻忽略了聊天或者看節目背後牽涉到了共同話題、文化背景、專業知識等,並非只是語言好壞的問題。對周老師而言,「英文好是能讀懂自己的專業」,因此同學如在真正需要英文的時候能發揮自己的實力,英文能力其實已不成問題。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