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 Worldwide】身為交換學生,你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Jenny@Bochum
如今走在這片從學校回到宿舍必經的樹林裡,已經成了一種熟悉的習慣,每日走在這條林間道路,可以感受到冬天到春暖乍寒的變化,轉眼間來到德國交換的日子,也已經過了一個月了,這一個月,雖然只是學校的Orientation Course,但在這三周每日密集的各種行程,與其他國際學生和德國學生相處中,我卻有些許深刻的感觸與想法想與大家分享!
宿舍到學校必經的樹林
英文只是一項共通的溝通工具
在與其他的國際學生相處過程中,勢必大部分都是用英文交談,過去的我曾經會覺得自己講英文腔調不夠標準,或是怕講錯文法和單字,而對開口講英文這件事情沒有自信,但是後來經歷一些相關的國際經驗,我漸漸發現,其實英文就只是一項交流溝通的工具,對於其他的國際學生來說,英文也不是他們的母語,而是第二甚至是第三外語,透過講英文,幫助來自不同語言國家的人有了共同的溝通工具,讓我們得以認識彼此國家的各個面向,甚至是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或許有人會覺得,身為亞洲人,我們的英文口說會輸這些非亞洲地區的人,但事實上,他們很多人並不是像我們台灣學生,從小學英文到大,所以重點並不是在自己的英文究竟是否夠好,而是敢不敢勇於去認識人、主動開口,開啟一段跨文化的交流,尤其在Orientation Course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大家彼此之間都不認識,是一段建立人際關係很重要的機會,如果整天和說中文的朋友走在一起,不去認識其他國家的同學,其實就只是到了國外的環境過著台灣的生活,不會接受到文化衝擊。
因此打從剛開始,我就強迫自己要踏出舒適圈,看到不認識的人若眼神有接觸到,我會主動微笑釋出善意,在認識各國朋友過程中,像是在閱讀每一本獨特的書,同時在了解對方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別人對於自身的想法,像是來自法國巴黎的同學,在得知台灣並不是一個城市,並且擁有自己的護照之後非常驚訝;與土耳其的同學討論為何土耳其食物在德國如此普遍;義大利同學分享如何煮出道地的義大利麵;與墨西哥同學討論中南美洲各個國家之間的開放程度差異;西班牙同學主動聊起兩岸議題;日本同學並不知道日本文化在台灣十分盛行;與美國朋友聊美國東西岸城市的差異。
有趣的是,從日常觀察中可以發現民族性的差異。就時間觀念而言,亞洲人像是日本人和韓國人,普遍很守時,但是來自歐美的同學們,常常比表定時間晚到,該說是他們生性就比較隨興,一大群人集合後開始聊天,在原地漫無目的耗個半個小時才移動,他們從不喜歡照著所謂的表訂行程走,對他們而言,重要的是悠哉享受當下,跟著當下的氣氛和感覺走。另外,也可以發現日本人具有強烈的民族團結性,常常上課、吃飯都是自己集結成群,在各種活動中集體出現或是消失。
校園闖關小組冠軍
合力完成金字塔堆疊
來德國究竟德文需不需要很好
每次朋友聽到我要來德國當交換學生,第一個反應就是─德文是不是要很好才能來?其實說實話,即使完全不會德文,在這邊用英文也可以生存,像我就有認識好幾個念碩士的國際學生是完全不會說德文,但我絕對不是鼓勵不會德文就跑來德國念書。就我而言,我德文學了一年半,大概只能應付日常對話,但某天我開始認真覺得,在德國擁有好的德文程度能帶給自己多重的成長,是因為不管是銀行開戶文件、學校的選課系統、校園內的公告、學生活動資訊等都是德文,如果德文不好,說實話在應付一些問題的時候會特別吃力,因為老一輩的德國人,像是學校的行政人員或是商店員工,其實是不會或是不願意跟你說英文的,進而,自己也會失去很多參與當地生活的多元機會,像是學校內有很多給國際學生的計畫,如學習夥伴(Study Buddy)、當地家庭體驗(Homestay
Experiment)、語言交換(Tandem)、認識當地市民(Becoming friends)等,這些網站頁面的資訊往往都只有德文版本。
像我的德文大概只有初級程度,但是在遇到德國人的時候,我還是會強迫自己開口說自己會的德文句子或是單字,真的沒辦法的時候才會講英文,其實大部分的德國人都會耐心的聽你緩慢的講完整句話;另外,如果擁有好的德文能力,能夠更深入當地學生的生活,像是在學校大部分的課程其實是德文授課,一些碩士才會有英文授課,而英文授課多半都是國際學生,不容易和德國學生有學術上的交流,或是在和德國同學討論德國的一些現象時,像是我下一篇會分享為何亞洲文化在德國,日本文化相較於中華文化更受到喜愛,若你碰到的是英文沒那麼好的德國人,你能夠使用他們的母語和他們流利的對談,那麼你們聊的話題內容將會更加深入!
大家對於德國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冷漠、正經、嚴肅,可能很難認識,其實不盡然,在這邊的人每天都在尋找什麼地方有派對可以去,一到周五晚上,總是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扛著一堆啤酒,準備前往某個朋友的公寓開派對,在這裡認識人很容易,不管是走在路上、搭車、去酒吧夜店或是某個社交場合、認識朋友的朋友,到處都有認識新朋友的機會,但是若要和德國人有更深厚的交情,就有難度在,可能是他本身就對於亞洲有較高的興趣,或是曾經有豐富的國際經驗,對於文化多元包容性較廣,不然如果你的德文不夠好,同時對方的英文也不夠好的時候,雙方間的談話建立是有困難的,對方也可能對於亞洲沒有興趣而不想繼續聊下去。
最後,把當地語言學好,除了能讓自己擁有更多機會、深入當地文化之外,還能幫自己爭取平等的尊重。在少數情況,如果你的德文聽力和口說不夠好,在去買東西的時候,店員會直接擺臭臉,或是懶得跟你解釋,因為他覺得你也聽不懂,甚至是你嘗試修一些全德文授課的專業科目,教授可能也會直接跟你說─如果你連剛剛跟我討論課程內容都無法用德文交談的話,那我覺得你要參與課程是有困難的,很遺憾的你來德國就是必須要擁有好的德文能力,我們無法幫上任何的忙;並不是所有的當地人都像台灣人對於外國人如此的友善熱心,當你的當地語言能力不夠時,眼前的德國人又不會說英文時,你可能會覺得他應該要會講英文,但他反而會覺得你現在在德國念書,理所當然必須要會講流利的德文。
復活節假期到德國朋友家裡體驗過節
獨自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簡單
在來德國之前,我並沒有把自己一個人在國外生活,想得有多困難,但是當我剛抵達德國的前幾天,深刻的體會到在異地生存的痛苦,像是第一天晚上房間燈泡在晚上莫名壞掉,同時我又意外的被鎖在門外,或者是電話卡無法開通、宿舍網路也因為系統問題無法使用,在密集的Orientation Course一周後,連續發燒了好幾天,但卻因為正好是假期加上當地健保還沒生效,無法看去看醫生;一直都住在家裡的我,從沒想過會遭遇這些生活上的種種困難,幸好宿舍同層樓的鄰居們,總是很熱心的幫忙我解決問題。另外,我也很喜歡在宿舍裡偶然認識新朋友的感覺,因為我抽到的宿舍是一層樓14個人,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房間,但是廚房、廁所和衛浴是大家共用,在廚房煮菜時,很容易認識其他鄰居們,整層樓像是一個小型的聯合國,有來自各個國家的人種,大家在廚房一起煮飯、分享生活,有時候也會透過鄰居的邀約,參加朋友的朋友宿舍派對,又或者是邀請自己的朋友一起在廚房,烹煮自己國家的特色料理。
有時候在參加完一整天的活動,筋疲力盡的回到宿舍時,我都會不禁迷惑地問自己這樣是否是我想要的交換生活,當自己一個人在宿舍房間裡,看著群組內的訊息,大家討論著明天的行程是什麼時,會深刻的覺得該擁有什麼樣的交換生活,完全是決定在自己手上的,並不是說為了強迫自己能夠融入國際學生的圈子,而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像是不喜歡跳舞硬要狂去夜店,或是不喜歡喝酒硬要去酒吧狂喝,即使我身邊的朋友,總是瘋狂於夜生活,但我其實不習慣吵雜或是抽菸的環境,面對他們的邀約,我偶爾還是會跟他們一起去玩,當作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但是不會硬要跟著一起去每晚的派對,而他們到後來也很能體會我到了晚上總是很想睡覺,所以也能接受我偶爾才在夜間派對中出現。
德國酒吧內
倒數想念的日子
在來德國的頭一個禮拜,常常會很想家,想念台灣好吃的食物,同時又要努力適應碰到的生活問題,但一個月後的現在,自己開始可以掌握這裡的生活步調,會把一半的時間留給社交活動,維繫已有的朋友圈並認識新朋友,同時也留一半的時間給自己,好好休息,規劃在這裡屈指可數的珍貴日子。
每天,當我踏出宿舍門口的這一刻,我知道我又即將體驗這裡新鮮的事物,即使在這扇門外,總是必須說著非中文的語言,但我覺得我和這個世界的連結更深、所見更廣了,也讓這個世界了解台灣更多一些了。
International Dinner活動宣揚台灣鳳梨酥和烏龍茶文化
◣◥交換生作者◣◥
地理四 沈聘珍
交換國家:台灣→德國
交換時間:半年
Instagram:j223ea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