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 Worldwide】巴黎,是複雜或是純粹

E roo@Paris


那一次的語言交換,我用我仍然有待加強的法文,和中文說得很不錯的Sami聊到了關於種族的話題。聽到我用了race這個字,他面露尷尬地跟我說:「我們即使是在討論這樣問題,也不會用race這個字,我們會說有不同的ethnie,或是origine。因為我們覺得大家都是法國人。」
於是我想到抵達巴黎的第一天。



當時我要從巴黎東北邊的戴高樂機場,搭RER(區域快速鐵路)到巴黎東南邊的寄宿處,中途必須在市中心的換車。從機場到巴黎的那一段路還好,幸運的有搭同班飛機的朋友相伴。但當我獨自扛著我三十公斤重的行李、蹣跚地邊說pardon邊擠過其他人下車後,惶惶不安的心情就開始向我襲來。我在月台上找了一個不至於擋住去路的位置,把笨重的行李靠著牆,身體緊貼著行李,心裡不斷默念著我的車要開往的站名,期望它下一秒就跳上顯示列車資訊的螢幕。那時我的腦袋裡,滿滿都是出發前一刻來自四面八方的告誡,還有自己在網路上讀過那些無數旅人們在歐洲被偷被搶的可怕經驗,就開始害怕一不注意自己就會突然成為目標。隨著在月台上等待的時間漸長,我逐漸開始更細微地感受我所處的環境:繁忙的月台上,來來去去的人潮不斷,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有色人種大概佔了至少二分之一,亞裔、拉丁美洲裔、白人、中東裔、北非裔或非洲裔等等各式各樣能想像得到的人都在這裡,共同生活著。時不時路人們有意無意地打量,我一路板起臭臉還以視線,避免讓別人覺得我太軟弱、很好下手。

「所以是因為有很多有色人種讓我感到很不安嗎?」我想,「這是什麼根深蒂固的歧視。」
之後的生活,在學校裡、在路上、或在大眾運輸工具上也都是如此。如果在一門課上要所有學生一字排開,探討他們的出身,大概都不難看到一個小小世界的模板。我在學校裡認識的朋友除了國際學生之外,有有巴西裔、非洲裔的法國人。而臺灣的社會,相較之下真是不可置信的要單純多了。像是我在臺灣認識的外國朋友,總是不難聽到他們如何被「比較特別」的對待,這不僅是因為光從外表上就很容易區分了,也因為在臺灣看到的外國人不多,至少不像巴黎滿街跑的人都來自各地。在這裡,誰是外國人呢?又以誰會花心思在意誰是外國人呢?光是區分就不容易了,而且我發現他們也真的並不在意,除非聽到你說的彆腳法語才會意識到:「喔,是外國人」,然後就繼續跟你的彆腳對話。雖然他們族群相較之下相當複雜,但他們就用純粹的以「大家都是法國人」的心態來看待。

反觀相對單純的臺灣社會,我常想,我們的社會也有這樣的勇氣嗎。
每當這裡的朋友問我臺灣是什麼樣子的,我嘴巴說出的第一個字總是熱情、好客、hospitable,但心裡也默默知道那是因為如果他們去了臺灣,某些程度上他們會變得很特別,──卻只是因為他們是外國人。每當我們在使用「外國人」這個詞時,好像不包括那些來自東南亞的移工、移民。如此對外國人的殷勤善待、卻不經意忽視對在同一塊土地上打算深耕生活的不同族群,我們的社會可以稱得上是真的熱情、或真的單純嗎。在我們能那麼輕易區分本地與外國人的同時,我在這裡看到的「大家都是法國人」是不是還更為純粹呢。


◣◥交換生作者◣◥
生傳四 賴奕儒
交換國家:台灣→法國
交換時間:一年




臺大學生報社.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