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行車問題叢生 解方治標不治本
報導 / 林哲毅
不論是上下課的尖峰時段或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常常能夠看到校園內轉角或路口發生腳踏車擦撞,輕則互相道歉後便離開,嚴重則可能導致腳踏車車架變形。行車安全問題一直是校方關注的重點,而總務處也不斷推出新的解決方案,本篇報導則是探討這些方案的成效如何。
臺大校園內 人車分流
近年來,因環保和健康觀念盛行,以自行車代步的人數越來越多,臺北市希望透過自行車路線的規劃及專用道設置,達到人車分流。而臺大校園內的桃花心木道和醉月湖周邊也有相同的概念,我們實際到醉月湖周邊去訪問,走在腳踏車道的法律系黃同學回答說因為標誌太小,所以一般人容易注意到。而交通股的薛股長表示除了安全的考量之外,希望同學們可以養成騎乘在腳踏車道上的習慣,但仍須長時間的推廣和宣傳,未來會繼續規劃更多的腳踏車道。
總務處推出星光專案
夜間行車安全亦是問題之一,近期,總務處推出星光專案,免費幫同學們貼腳踏車反光貼紙,雖說是為了同學們的安全,但一般人的反應就如電機系的孫同學所說 :「貼紙小小一片無法發揮他應有的效果,只是貼心安的」,同學們還是要自備車燈為妙!
再多的補救政策看似都無法完美地解決臺大腳踏車的問題,回到根本面,究竟為什麼臺大會有這麼多的腳踏車?很直覺地,我們會回答校地廣大,但總是常常聽到,從國外交換回來的學生分享說,國外的校園比臺大更大,但學生們大多是走路去上課,所以把腳踏車文化全部歸因於廣大的校園似乎也不完整,改變學生們的價值觀或許才是解決之道。
不論是上下課的尖峰時段或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常常能夠看到校園內轉角或路口發生腳踏車擦撞,輕則互相道歉後便離開,嚴重則可能導致腳踏車車架變形。行車安全問題一直是校方關注的重點,而總務處也不斷推出新的解決方案,本篇報導則是探討這些方案的成效如何。
臺大校園內 人車分流
近年來,因環保和健康觀念盛行,以自行車代步的人數越來越多,臺北市希望透過自行車路線的規劃及專用道設置,達到人車分流。而臺大校園內的桃花心木道和醉月湖周邊也有相同的概念,我們實際到醉月湖周邊去訪問,走在腳踏車道的法律系黃同學回答說因為標誌太小,所以一般人容易注意到。而交通股的薛股長表示除了安全的考量之外,希望同學們可以養成騎乘在腳踏車道上的習慣,但仍須長時間的推廣和宣傳,未來會繼續規劃更多的腳踏車道。
總務處推出星光專案
夜間行車安全亦是問題之一,近期,總務處推出星光專案,免費幫同學們貼腳踏車反光貼紙,雖說是為了同學們的安全,但一般人的反應就如電機系的孫同學所說 :「貼紙小小一片無法發揮他應有的效果,只是貼心安的」,同學們還是要自備車燈為妙!
再多的補救政策看似都無法完美地解決臺大腳踏車的問題,回到根本面,究竟為什麼臺大會有這麼多的腳踏車?很直覺地,我們會回答校地廣大,但總是常常聽到,從國外交換回來的學生分享說,國外的校園比臺大更大,但學生們大多是走路去上課,所以把腳踏車文化全部歸因於廣大的校園似乎也不完整,改變學生們的價值觀或許才是解決之道。
醉月湖旁人車分道(攝影 / 姜逸)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