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園裡的穆斯林

【採訪/林以凡、報導/林以凡】

你有認識任何穆斯林朋友嗎?你對穆斯林的印象又是如何呢?


龍書明.jpg


▲比賽前正在熱身的書明。(照片提供/「臺灣大學足球隊」粉絲專頁提供)

 就讀臺大會計四的龍書明(Shuhrat Usmonov)說,目前校內的穆斯林學生不會超過五十個,人數非常少。而且他們各有不同的專業,分散不同學系,彼此間不一定有交集,因此難以形成特定群體,在學生面前刻畫深刻的印象。再加上,不論是臺灣或歐美的傳播媒體,特意強調伊斯蘭教信仰者負面特質,使大眾偏頗得認為他們「難以親近」。

  說起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在土耳其有IS(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通常中譯為伊斯蘭國)嗎?」奈瑞傑(Recep Nas)苦笑回答。來自土耳其的他,就讀機械系二年級。通常他不會主動表明自己信仰伊斯蘭教,但一群人要吃飯時,就會因為「清真(Halal)」的飲食戒律而被發現,進而面對突如其來的好奇心。這種時候,他會很有耐心地說明真實情況,為大家解惑。像是伊斯蘭國的問題,「土耳其人也有的會參加IS,但他們是恐怖主義,這跟伊斯蘭教一點關係都沒有。」另外,不管是龍書明或奈瑞傑都提到,曾被問起:穆斯林男人是不是都有很多妻子呢?事實是,當一個男人想要娶一個以上的妻子,需要達到特定條件,包括前幾任妻子的允許、新婚妻子的身份、還有公平性問題。這個制度會建立,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現在很少出現,甚至在現行的土耳其法律裡是不合法的。雖然在互動過程中,出於穆斯林的身份會招來一些煩惱,奈瑞傑卻一再表示,他遇到的臺灣人都滿友善的,沒有被冒犯惹怒的經驗。  不過,我們的友善似還有進步空間。他們兩人目前都不住在臺大校內的學生宿舍,而是與穆斯林朋友一同在外賃居。龍書明認為,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很不容易融入臺灣社會,像是一天必須禮拜五次,禮拜的過程必須絕對的安靜,不允許交談,而且有跪拜的動作,需要一定大小的空間;或者因為飲食的戒律,很常需要自己烹調。這些都是沒有選擇校內宿舍或是BOT的原因。如此一來,或許可以省去解釋的麻煩,彼此也能有所照應,卻失去與校園內其它群體建立關係的機會。不可否認的是,宿舍生活確實可以促成「革命情感」,穆斯林同學在臺大的生活就是少了這一味。 


奈瑞傑與ICL.jpg
▲與ICL小朋友見面的瑞傑與其搭擋,左三為瑞傑。(照片提供/奈瑞傑)

然而,這不代表穆斯林學生與其它族群完全隔絕,足球或許是讓彼此建立連結的一個好媒介。在土耳其、中亞很多國家瘋迷足球,踢球已然成為小朋友們成長歷程的一部份。奈瑞傑曾在「椰林匹克」運動會參加過足球比賽。龍書明更是表現亮眼,參加足球校隊,擅長前鋒的位子。除了足球校隊,龍書明也是田徑校隊的一員。 至於奈瑞傑,目前為止最有印象的事情莫過於參加ICL的課程。ICL,是International Companions for Learning ,也就是「國際學伴」課程的簡稱。在這堂課裡,會將一位本地學生與一位國際學生做搭配,目的是向偏鄉的小孩授課。「一開始只是想要拿學分,但參加過後感覺很棒,會想要再參加一次。」奈瑞傑說,學期最後的校外教學,可以見到相處半年的小朋友,一起遊戲,令他非常難忘。與他搭擋的學伴也表示,一開始對穆斯林莫名的畏懼,但後來慢慢瞭解伊斯蘭文化,看到小朋友們也很喜歡他,跟她最初的印象不同。現在他們還是很好的朋友。 

如果還想要對穆斯林、伊斯蘭文化有更多了解,伊斯蘭和平社是最合適的平台。現任社長—政治二的李奕潔非常認真的籌劃一系列的活動,就是想要促進大家對伊斯蘭文化的認識。在他接任之前,該社團呈現沈寂的狀態,是他懷抱著身為穆斯林的熱情,才讓社團又蓬勃發展起來。大一才入信伊斯蘭教的他,起初對現在的信仰不太熟悉,若不是參加清真寺的活動,他可能既無法融入穆斯林社群,也不會跟現在一樣虔誠。「校慶的時候,看到社團在賣土耳其米布丁,雖然不認識,我也跟著一起叫賣,有一種一體的感覺。」於是,他接任社長,安排文化方面的演講、替社團報名「椰林匹克」的足球比賽、跟清真寺合作舉辦參訪活動,更與模擬聯合國社一同成立讀書會,討論緬甸羅興亞人的議題。他的想法很單純:想讓大家認識這群「很棒的人」,也就大家眼中「陌生」的伊斯蘭教信仰者。
 
伊斯蘭和平社.jpg
 ▲介紹伊斯蘭文化的講座。(照片提供/伊斯蘭和平社)

不論是校內或校外,在臺灣,穆斯林人口相較於其他信仰者都略顯稀少;而我們對其文化也不甚熟悉,對於與他們的交友困難,在所難免。但無形之中建立起對他們的刻板印象,或是不諒解他們的某些行為,對無辜的他們來說,仍是不公平的。同樣在臺大的校園內上課、活動,如果能增進彼此的認識,化解誤會,可以讓他們在臺大,甚至臺灣的生活更加自在;也可以讓我們用更加開闊的胸襟,使得臺大成為更美好的地方。
臺大學生報社.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