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 Worldwide】Road to trip

Bill@Tübingen


相較於高中時對「流浪」、 「旅行」、「出走」等有太過深遠的幻想,老實說大學從開始準備後,會覺得「交換學生」只是大學眾多選擇中的其中一種,如同其他活動,並非必要也完全沒有必要,「燒我家的錢圓我的夢」我總是這樣自嘲著。


但來到這後,我又換了一套想法了,現在如果再有人問我,我會說家裡經濟狀況允許的話,就走出去吧,去看看世界。
即使出發前不斷對自己打預防針,「交換生活絕不是充滿美好粉紅色泡泡」,但我依然第一次如此強烈的感受到我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圈。
人生地不熟的孤離感、自己一個人面對一堆事的無力感,這些當然是每個交換生都會遇到的,但同樣在台大,眾多外宿生北上來天龍時,不也是同樣情境嘛?
我要說的,是離開舒適圈後,才發現的兩個壓著自己喘不過氣的問題,「你是誰?」「你來這裡幹嘛?」
至少在我人生的前20年,我少有思考過這些,因此建議在申請交換前,問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你來這裡幹嘛?」
沒有標準答案,我來學語言、我想進排名比台大高超多的大學、我想玩遍全歐洲收集所有的國家、我想把外國妹、我想去中國教化死二六。
重點是確立並堅定好目標,才能減少適應的時間。
即使我來時已能說一點德文,做了整整兩年的功課,依然花了一個月才感覺把自己安定下來,接著赫然發現自己只剩五個月。
交換時間很短,學期開始時已在倒數你與身邊人的離別,
而我也已開始後悔自己應該把成績衝高選交換一整年。
交換並不是精采生活的保證,記住,你依然可能像在台大那樣渾渾噩噩。
「你是誰?」
我是個自以為充滿使命感的人,我來自台灣,現在我在德國,我要讓大家都認識台灣,可是嘗試後才發現一點都不簡單。
我們並不是泱泱大國,也並非像日本文化一樣,飲食動漫風靡全球。因此介紹台灣,是一件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多下功夫的事情。
反過來說,即使已身處台大,我們看見的與聽見的,仍然被媒體及生活戴上有色鏡,相比德國同學們對於國際情勢說的頭頭是道,且少有分不清「Taiwan」、 「Tailand」的人,我們對於世界有太多誤解。
趁著年輕、趁著還是學生,自己把路走一遍,印證或駁斥所有在台灣的假想,以及最重要的,讓世界認識台灣(如果身為交換學生的你不做,那還有誰會做?)
交換絕不會是逃避現實的萬靈丹,或充實生命的不二法門,但它值得,真的真的值得,因此也值得想要交換的你,做多一點準備





◣◥交換生作者◣◥
工管三     鍾毓軒
交換國家:台灣→德國
交換時間:半年

臺大學生報社.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