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校內清掃垃圾的身影——專訪女一清潔工黃阿姨

【報導/葉芊均】

 我們日常所需產出的附加品:包裝紙、衛生紙團和其餘零碎積累起來卻數量龐大的廢棄物,當我們在使用消耗性物品時,有仔細思考它們都由誰處理掉了嗎?

 在臺大裡有些身影總是埋頭苦幹,以致於總是和他們擦身而過,他們是一肩扛起校園內清潔的叔叔阿姨們,清掃眾人產出卻又避而遠之的髒污,然而他們的模樣卻從未被好好描繪。
 
飄洋過海來台灣
 負責女生第一宿舍一到三樓清潔的是黃阿姨。她是福建人,今年53歲,當初為了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於是決定到海外工作,家鄉的許多朋友也都遠渡至新加坡或是日本等地,負責城市中工作條件較為艱困,但整體而言,薪資待遇還是優於母國的職業。黃阿姨說當初看到其他朋友都出國了,她也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期待:

「像我的姊妹們啊,有的去了日本、有的去了新加坡,我就想說我也想出去看看啊!看看外面的世界長怎樣。」

抵達臺灣的第一道難關
 真正來到台灣後,黃阿姨第一個落腳的城市是台北,因為這裡工作機會多,加上有朋友先來熟悉環境,有人脈可以倚靠。

 但是頭一年黃阿姨遲遲等不到工作證,四處求職碰壁,晚上常常壓力大到睡不著,需要仰賴藥物才能入眠,生活十分辛苦;即便領到工作證後,因未取得中華民國公民資格,必須依規定定期往返兩岸,直到取得身分證後,黃阿姨的負擔才真正稍稍減緩了一些。提及在台灣的工作情形時,黃阿姨說:

「我從研一男開始掃啊,一掃就好幾年囉!頭幾年還有去外面的餐廳兼差,每天工作很辛苦。我之前住寶藏巖那,有一天遇到那邊的住戶,他們問我怎麼沒見過我,我說我都在你們還沒醒的時候出門工作、睡著後才回家休息,你當然沒見過我。」

家人的羈絆
 提及家鄉的親人時,黃阿姨展示了孫女的照片,喜孜孜地道孫女才兩歲力氣就有多大,眼神中滿是驕傲,女兒也在黃阿姨的經濟支持下完成醫學院的學業,目前正在醫院和丈夫一起工作,已經是能獨立的小家庭了。但黃阿姨仍希望能為子女存下更多的財產,為孫女的教育經費預先做好準備。

清潔工的工作處境
 平時和其他清潔工在倒垃圾時會彼此打個招呼,或是藉由口耳相傳得知其他棟清潔工的近況,因為大家大多離鄉背井,都會體諒彼此的難處。

 在黃阿姨要回中國陪伴女兒生產時,手邊的工作臨時要找人代替,其他清潔工紛紛要她別操心,快回去看女兒,大不了他們一人負責一層樓;即便受僱於派遣公司而未能享有完善的勞動環境,沒有事、病假可申請,必須要自行找到人代班,但擁有相似生命地圖串起的人際網絡,支撐了這群異鄉打拼的人,給予彼此承諾與照應。反觀仰賴移工解決國內清潔工作勞動力缺口的政府,卻是以不完善的派遣勞動法規回應他們。

 黃阿姨只是眾多在台中國籍清潔工的縮影,這個群體仍有許多故事值得被看見與論述,他們遍佈在總圖、活大、宿舍區及教室,在路邊也會常常看到他們等待清潔車的身影,我們可以通過多認識他們一點,對校內大小事多一點關心。

 責任編輯╱吳映萱
臺大學生報社.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