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光】

採訪/撰文:王敏 
攝影:王敏




        初次見面,只覺得這女孩眼裡有光。

        認識珮歆是在兩年前的夏天,一群青年在無人知曉的夏日談論哲學、政治與人權。她有種特殊的魅力,人們總要和她分享一兩個生命中最深沉的秘密才算正式結束一天;我們經常說著說著就到天明,卻從來不見她的疲憊。

        聽聞如此真誠深刻的女孩竟才正要上大學,直覺想了解她的故事。她說她兩年前(如今算來竟快四年了)第一次考試,去了中山醫視光系,讀不到一年便決定退學準備重考。經過又一年的沉澱,她即將重新開始大學生活。

        結束了一面之緣,我陸續在網路上得知珮歆考上長庚生醫系,以及陸續活躍在許多生醫、教育等多領域的消息,直到一年前的夏天,她告訴我們她休學了。奇異的是,儘管關心她的近況,我完全不替她感到擔憂;不知怎地,我知道她的眼裡還會有光,並且能告訴我只屬於她的精彩。

        又是半年過去,我們相約在咖啡廳更新彼此的故事。其實她前陣子休學時過得並不順利,大一下學期明明已經快結束了,卻因為臨時需要賺錢和各種事情的累積把自己的身、心靈都逼到極限,也有自律神經失調和失眠的困擾,為了健康和賺錢,緊急辦理了一個學期的修學,也便於之後重新修課時,能有更理想的成績以去國外交換。原以為在此情況下的珮歆會需要長時間的休息,但從休學、暑假,到回歸課業的下一個學期,她竟陸續爬了九天的百岳、因緣際會擔任柯文哲的會議紀錄、分別在重慶臺南進行四十天和兩週的實習,並在八月底的婚姻平權與性平教育公投聯署中傾囊相助,甚至成為送聯署書時的記者會發言人。

        難道這一連串的行程不會造成她更大的壓力嗎?「這對我來說不一樣。」珮歆對我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無論再怎麼忙碌,她不會疲倦也不曾後悔。在山上的日子珮歆深深被彷彿不屬於臺灣的冰河遺跡震撼,也逐漸把精神狀況找回來;登山一直是她所鍾愛的,能夠重新整理生活步調,並更加認識自己和台灣的方法。

        從海拔三千公尺的嘉明湖下來,當天晚上直接殺到桃園機場準備飛去重慶實習,瞬間又上升了八千公尺。在那座是臺灣2.8倍大、並比台灣夏天更加炎熱的山城中,珮歆看見中國國營企業豐富的資源與獨特的生態,而這些正好和回臺灣後緊接著在臺南新創公司的實習經驗產生了強烈對比。會開啟這項實習是因為珮歆先前在臺大生技創業學生會舉辦座談會時的表現被協辦單位注意到,因此獲得了在公關部實習以及擔任老闆執行秘書的機會。當時珮歆傾盡全力進行這項實習,甚至自己住在臺南朋友家裡民宿最簡陋的房間,連床墊或枕頭都沒有。儘管如此,對自身的充分了解讓珮歆在短短兩週後便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這份工作;一方面是她喜歡原創、發想的個性和執行秘書的角色有所差距,另一方面則是針對工作內容「地方創生」和公司的理念不同所致。

        結束這段短暫的緣分後,回到臺北珮歆二話不說主動投入了婚姻平權和性平教育的公投聯署。從獨自一人在街上收聯署書,到在群龍無首的平權小組主動幫大家制定SOP,珮歆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價值層面的堅持。也因為她在那陣子毫無保留努力的樣子被上級看到了,她很快被邀請以學生身分擔任記者會的發言人。珮歆開朗真摯的個性和公關業務的經驗使她能順利完成這份任務,儘管最後公投結果不盡人意,但她並不因此認為一切都是徒勞。「所有我上街接觸過的人,我們的溝通和造成的影響都是真實的,並且可以擴散給更多人;失敗一定要檢討,但我們做過的事是一定有價值的。」

        珮歆的人生似乎總是充滿如此劇烈的移動,就她而言這些都是因為機遇展開的緣分。她說自己從當初被情勢所迫的休學中學到了很多:從前她不太懂怎麼放鬆,但經歷了休學期間的種種,才知道如何能屈能伸、如何為了更長遠的路放下某些事情,並別太快把自己燒完。雖然那段時間的生活節奏匆忙且混亂,珮歆說只要在機緣來臨的當下選擇相信、遵從自己的心,就不需要任何後悔。

        走出咖啡廳,冬陽溫軟,我看見女孩眼裡的光,似乎也能開始相信自己眼裡有光。
臺大學生報社. 技術提供:Blogger.